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怎么锻炼儿童专注力

时间:2021-05-29    

说白了,锻炼儿童专注力是要提高或发展孩子独立自主品格。所以,放弃为孩子做事的心态,真正把孩子当成他们自己的主人,让我们加入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一起做点事情。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锻炼专注力这个话题。 基础,情感是专注的基础,孩子与父母有着密切的
    说白了,锻炼儿童专注力是要提高或发展孩子独立自主品格。所以,放弃为孩子做事的心态,真正把孩子当成他们自己的主人,让我们加入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一起做点事情。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锻炼专注力这个话题。
怎么锻炼儿童专注力
 
    基础,情感是专注的基础,孩子与父母有着密切的关系,内心平和和充满安全感会有更多的心理资源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关注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任务。因此,父母的情绪平和、积极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孩子集中专注力的基础。
 
    关键,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因为我们关注的儿童专注是主动注意,我总是强调,专注力最大的敌人之一是父母的过度保护和养育。他们为孩子做一切事情,为孩子做决定。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孩子就会习惯于依靠外界的催促和帮助来思考。例如,他们会认为在课堂上不听懂没关系,妈妈会再告诉我一次。起晚了没关系,母亲会督促。不必认真听作业,老师都会把它发到母亲的手机上,回家的时候,可以再问清楚等等。
 
    大多数小时候不独立的孩子在学校的专注力品质上或多或少会遇到挑战。
 
    ▲家长应该做的五件事
 
    第一件事,坚持让孩子集中专注力于他们的长处。
 
    你的意思是什么?很多家长都头疼,孩子可以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能专注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我的建议是,对于6岁前的孩子,我们不应该强迫他们专注于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甚至暂时放弃。相反,我们应该刻意地训练孩子在喜欢的事情上,逐步延长专注时间。
 
    有两个原因:
 
    一是,如上所述,6岁前的孩子以被动专注力为主,所以家长不必强行干预。
 
    二是,集中专注力是一项技能。
 
    什么是共同技能?弹钢琴、打篮球和学英语不是共同技能,因为刻苦学习英语对孩子学数学没有多大帮助,就如游泳好对孩子学书法也没有多大帮助。然而,专注力是不同的,在各个领域,专注力都是可以迁移的。
 
    因此,在6岁前,孩子应该主动多注意自己在喜爱的事情上锻炼的能力,这对未来大有裨益。
 
    第二件事跟着第一件事走。6岁以后,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坚持培养孩子的特长。
 
    这里的关键不是学习,而是坚持。
 
    孩子学习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尝试,不过6岁左右,我建议你和孩子选择1-2样,帮助孩子坚持下去。任何技能,在入门阶段,对专注力的要求相对较低,但一旦想向高手跨越,专注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集中专注力作为一项通用技能,孩子可以通过坚持一个特长来得到很好的锻炼。
 
    第三件事是让孩子通过父母全心全意的陪伴来体验身临其境的亲子游戏。
 
    第四件事是运动改造大脑,坚持运动,持续改善。对于3-6岁之前的孩子,他们应该保证每天至少30分钟的运动活动。比较小的孩子做活动比较好,年龄大一点的可以做专项锻炼,这样可以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一般来说,有锻炼习惯的孩子在上学的时候集中专注力会有一定的优势。
 
    第五件事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因为阅读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认知活动,集中专注力本质上也是一种认知活动,所以阅读对于集中力的锻炼是非常有效的。事实上,专注力训练需要载体。舒尔特方格、走迷宫是载体。但我一直强调,生活中的游戏、运动和阅读从长远来看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父母应该避免的两件事
 
    一是,少看电视和手机,2岁前,孩子最好不要看。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儿童在2岁前不要接触各种电子产品,尤其是电子游戏。
 
    因为这些电子产品在设置上中有很强的刺激性,这些对孩子来说是无法抵挡。孩子不需要调动任何能量,就可以坐在那里享受这种刺激带来的快乐。如前所述,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如果孩子小时候总是接触电子产品,主动注意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被动注意能力也在不断加强,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挑战。
 
    想想吧,我们成年人很难抗拒短视频诱惑,更不用说孩子了。
 
    二是,要避免打断孩子。
 
    一些孩子玩积木,即使他们只有四五岁,也能玩两个小时。一些家长担心,持续这么久的时间好不好。有的家长会打断孩子,特别是老人,会让孩子休息一会儿,比如,喝水、吃东西。另一种干扰是孩子正在探索,结果父母突然干扰,比如亲一口。
 
    父母不应该轻易干预孩子的专注力,因为完全沉浸的状态是孩子体验和探索世界的手段之一,家长的不断干预会破坏孩子脆弱的专注力和持续力。
 
    由于家长的打断,孩子可能会逐渐养成一些坏习惯,比如做作业拖拉,15分钟就要喝水,因为他们在这种状态下长大。
 
    我们可以试着加入,而不是打断他。有些干扰的初衷是好的,比如,父母看到孩子专注劲儿,忍不住吻一口,或者看到孩子有些难题解决不了就想帮忙。
 
    但这里的心态非常微妙:很多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局限在“我为孩子做些事情”,而没有延展到“我与孩子一起做些事情”。
 
    我们比较一下:为孩子做些事情,和孩子一起做些事情,前者其实很容易变成没必要的打扰,而后者,在不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同时,还很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你们的亲子关系。我们的最初的心态一点微弱的区别,日积月累,孩子的行为习惯就会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