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提醒孩子惜时专注是成功的关键

时间:2021-07-13    

孩子家庭教育 小编指出,孩子对于时间的感受,与成年人对时间的感受是明显不同的。我们可能总在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可是孩子却不然,他们还有漫长的人生之路要走,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任由他们支配,所以他们会经常说我什么时候长大啊等我长大了,他们感觉时
    孩子家庭教育小编指出,孩子对于时间的感受,与成年人对时间的感受是明显不同的。我们可能总在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可是孩子却不然,他们还有漫长的人生之路要走,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任由他们支配,所以他们会经常说“我什么时候长大啊”“等我长大了……”,他们感觉时间对于自己来说太慢了、太多了,所以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肆意浪费。
 
提醒孩子惜时专注是成功的关键
 
    因为对时间没有概念,所以孩子并不觉得走神浪费时间是多么不对的事情,他可能还会认为“这次没听仔细,无所谓,下次再好好听就可以了”。
 
    但实际上,时间不等人,错过的时间、丢掉的时间,永远都找不回来。
 
    有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吃饭的时候,孩子并不专心,总是玩一会儿吃一会儿,妈妈提醒几句,孩子却不在意。于是,妈妈不再说话,而是认真吃自己的饭,等到自己吃完了,便开始收拾餐具。
 
    孩子忍不住说:“妈妈,我没吃完。”
 
    妈妈说:“我知道。我们都在同一时间吃饭,我抓紧了时间,把饭吃完了;你不在意,浪费时间,吃不完,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你已经错过了能好好专心吃饭的时间,这段时间不可能补回来,所以你只能是吃不好,或者最终吃不饱,因为我要收拾餐具了。”
 
    孩子很委屈,妈妈并没有理会他,只是提醒他:“每件事都有自己的运行时间,吃饭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你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如果下次不抓住,你将错过更多。”
 
    原来妈妈从老师那里得知了孩子有做事不专心的毛病,尤其是上课很容易走神,所以便想了这个办法,让孩子自己体会“错过的时间不可能找回”的感受。
 
    这是一位有智慧的妈妈,将惜时教育放进日常生活中,利用平常的小事来让孩子意识到惜时的重要性。我们也可以开动脑筋,寻找更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方法:
 
    第一,告诉孩子,时间只会做单程旅行。
 
    为什么惜时才会成功,关于这个问题,孩子不一定能接纳大道理的解释,我们不如从时间流逝这方面来给他讲一讲。比如,用“白驹过隙”这个成语,来给他讲解时间的流逝;用长大了就不可能再变小来让他意识到时间是不可能回溯的。
 
    要让孩子知道,时间只能是单程旅行,不会有返回去重新来过的可能,这也许需要我们多开动脑筋,寻找更合适的说辞,讲故事也好、用浅显易懂的道理也罢,又或者引导孩子去亲身体验,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真正认识到,宝贵的时间是不可能返回来重过的。
 
    第二,给孩子机会体验自然后果。
 
    了解到孩子走神,很多妈妈会非常着急,然后想尽一切办法来为孩子补上他错过的那些内容。次数多了,孩子对于走神会变得不再在意,因为不管他怎么做,妈妈都会帮他兜底,都能为他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个问题将变成顽疾。
 
    所以我们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急切心情,选一个合适的时机,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走神所带来的自然后果。比如他因为走神错过了老师所讲的知识内容,如果他来求助,不要比他还急躁地去找老师、找其他人来帮忙,而是提醒他“这是因为你自己走神导致的问题,所以后果只能你自己来承担”。这种自然后果的体验越早越好,孩子会尽早体会到,如果不认真听课,那么他将错过很多东西。
 
    当然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那就是我们也不是不给他帮忙,但是帮忙的过程也是有智慧的,比如下面这位妈妈的做法:
 
    上课走神的孩子错过了老师课堂上讲的重要内容,妈妈从老师那里了解情况之后,并没有急着给他补课。到了周末,原本全家预定当天去郊游,但是妈妈却很平静地通知孩子:“今天我联系了老师,她会利用休息时间给你补上你因为走神而错过的内容。”孩子失望极了,也想着要反抗,但妈妈说:“如果你总是走神不注意听课,那么你将会在以后更多次地错过原本可以快乐度过的时光,这些时间将被用来去弥补你错过的时间。”有了这么一次经历,孩子牢牢地记住,以后再也不漫不经心地走神了。
 
    第三,肯定孩子认真专注的表现。
 
    如果总是从反向激励的角度去刺激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总是失败的。一旦遇到他又认真专注的表现时,就要多加肯定,让他体会那种因为专注而有所收获的快乐感觉。这种收获,不仅是能收获到妈妈的肯定,更重要的是,认真专注的时候,孩子学得了那段时间里所有的课程内容,这些知识进入了他的头脑之中,经过了他自己的思考,已经变成了自己的财富。
 
    所以,我们可以借着这样的机会,去肯定孩子认真专注的表现,多给他一些自信心,多给他一些鼓励,相信孩子可以由此意识到这是正确的表现,并且更愿意主动去表现自己的认真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