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如何引导孩子把心理话说出来

时间:2021-06-01    

一名10多岁的男孩向他的朋友抱怨:我的父母从未注意听我说话,每天就只顾自说自话、唠唠叨叨,真不想回家。 一位13岁曾经离家出走的女孩子讲述了与母亲的关系:我和妈妈已经到了相对无言的地步,即使琐碎小事也无法与她交谈。比如像学习这样的事,我担心考试
如何引导孩子把心理话说出来    
    一名10多岁的男孩向他的朋友抱怨:“我的父母从未注意听我说话,每天就只顾自说自话、唠唠叨叨,真不想回家。”
    一位13岁曾经离家出走的女孩子讲述了与母亲的关系:“我和妈妈已经到了相对无言的地步,即使琐碎小事也无法与她交谈。比如像学习这样的事,我担心考试不及格,我想告诉妈妈我学习不好,但妈妈会说:‘哦,为什么别人能学好?’接着就会对我发脾气。于是我就开始撒谎,虽然我不想这么做。对自己的行为,我心里真的也不感到难受……最后好像是两个陌生人在对话--我和妈妈都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实想法。”
    这些例子并不鲜见。孩子在父母面前把自己遮掩起来,拒绝同父母交心。为什么这么多的孩子不把父母当作求助对象呢?为什么孩子有了苦恼不去找父母谈呢?为什么绝大多数父母都不能成功地同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给孩子帮助呢?
    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的父母都不知道如何倾听。
    实践证明在教育孩子方式中,倾听试教育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世界,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重,表达关心,这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他的想法又没有受到轻视和数落,这样就可以促使孩子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1.诱导孩子说出他的心里话“孩子,这事讲给我听听。”
    “我想听听这件事情。”
    “说说看。”
    “这事你愿意谈谈吗?咱们一起讨论吧。”
    “我们听听你的意见。”
    “继续讲下去,我在听着。”
    充当开门人是能够引导对方讲话的强有力的催化剂。10-16岁的孩子对这些简单方式的反应会令父母吃惊。他们能感觉受到鼓舞,会接近你,会对你敞开心扉,会一股脑儿地说出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2.父母要先学会表达,再学会倾听
    家,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地方。表达要把握两个关键:态度和语言。
    态度决定孩子的沟通欲望,语言影响沟通的质量。所以,父母首先要以一颗真诚的心来打动孩子,然后再让孩子有机会宣泄不良情绪。
    父母一方,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提到某些不愉快的经历,需要“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时,父母一方要认真倾听,在倾听的同时适当表示理解和接纳,不要急于做出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判断,不要给孩子讲大道理。请记住:在这个时候,主角是孩子。
    看具体情况,可以试着引导自己的孩子辨别并且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下面举个例子:
    “你是怎么想的?这件事是不是让你很不开心?……”当孩子表达完毕之后,问问孩子是否需要你的建议。比如,“妈妈想给你一些建议,你想听吗?”如果孩子愿意听听你的看法,尽可能客观、中立地表达,在指出孩子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切记不能指责,也不能对孩子的情绪做出评判。如果孩子拒绝了你,也不要强求他听你的建议。若父母能一直保持这种客观、冷静,并且支持孩子的态度,孩子会更愿意倾听你的看法,有利于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
    3.倾听的一些原则
    永远保持商量的口吻。也就是说,父母要与孩子商量事情,不要发号施令,更不能使用暴力,应永远保持平等相待的共处原则。
    孩子犯错,应该在批评和处分孩子之前给孩子申辩的机会。父母应当认真听取孩子的诉说,必要时要核查事实,使批评或处分恰如其分。
    停止手边的一切工作,面向你的孩子,凝视他的双眼,倾听他想表达的细节,也试着努力听他的感受,最重要的是领会到他的用意。
    进行双向交流的时候,要积极回应孩子,比如运用“嗯……”“哦……”
    或“我了解……”等字眼,让孩子知道父母正在聆听。
    父母应充满耐心与兴趣地倾听。10~16岁是与孩子沟通的黄金时期,父母如果坚持下去,即使孩子大了,也会习惯于与父母交流。
    孩子的很单纯,要想孩子想成男人倾诉心里的秘密,必须要让孩子对你产生安全感或信任感。
    所以,对于孩子父母应该给予无条件的爱,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这样才有可能经常倾听到孩子的心灵之音,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只有掌握与孩子相处的艺术,做孩子的朋友,才能使两代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