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不要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

时间:2016-12-20    

千万不要做意见或是现成答案的乞讨者,伸手牌做多了会变傻变笨的。找你喜欢看的书,找你喜欢住的房子,找你喜欢的餐厅,去你喜欢的地方旅游,找到你喜欢的风格跟磁场的朋友试着去发现去等待更多的惊喜。试一试,让自己成为问题的解答者吧。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

  千万不要做意见或是现成答案的乞讨者,伸手牌做多了会变傻变笨的。找你喜欢看的书,找你喜欢住的房子,找你喜欢的餐厅,去你喜欢的地方旅游,找到你喜欢的风格跟磁场的朋友……试着去发现去等待更多的惊喜。试一试,让自己成为问题的解答者吧。

  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文章〈人穿衣服的品位是如何养成的〉,到今天为止,我已经被不下一百个人问同样一堆问题了:你说的那家店在哪里?叫什么名字?我跟你一样的状况,你告诉我该怎么穿衣打扮?达达令我跟你情况不一样,我该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呢?我现在念大学,怎么样才能挑选到CP值高的衣服呢?

  一开始我会耐心回答,后面我就渐渐不回复了。

  我记得广告天后李欣频说过一个故事,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场大学演讲之后,有位学生兴冲冲跑来问她:「老师,我下个月就要去巴黎了,你能告诉我你对巴黎的看法吗?」

  李欣频还记得当时自己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看着那个学生说:「天啊,这是你第一次去巴黎,你怎么舍得把你对巴黎的『首度定义权』交给我?你拥有最宽广、对巴黎探索后的首度定义权,这是你生命专有的,不该让任何人的看法阻挡在你与巴黎之间!」

  我从来不是个懂时尚的人,在穿衣打扮这件事情上,因为知道自己不擅长,于是花了很多年、很多钱、很多时间去吃亏去反省去领悟,至今我还不知道哪种风格最适合自己,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让今天的我比昨天的自己更好更美更得体一些,仅此而已。

  所以,你又怎么能期望从我这拿到所谓的秘籍,第二天马上让你也变成「你穿出来,别人觉得这就是你的风格,这一身装扮已经渐渐有你个人品牌跟品味的状态」那样的一个你呢?

  说了这么多,我说的都是故事情节,以及品味概念这件事情,这跟你什么肤色什么身形什么身高该买连衣裙还是T恤牛仔裤没有任何关系,可是大部分人都希望从我这得到一个具体的指导方案。天啊,如果要时尚指南,你搜寻一下,一堆教主级别的指导法则,又怎么还轮得上我在这叽叽喳喳唠叨一番呢?

  知乎上有个很红的讨论:「体重一百二十斤和一百斤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吗」(注),那个最多赞的女生的Before跟After简直励志到不行。在她的一千五百条评论留言里,清一色都在问你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效果有没有这么好,能不能不节食,我不爱跑步怎么办,求运动计划,求减肥秘籍之类的种种问题。

  结果这女孩回复:「什么减肥几个月没有效果的就麻烦不要再到处问了,这些照片跨越了我六年的青春,一直在努力,六年才换来好的皮肤,能看的身材凹的好看的双眼皮,你几个月就要有效果,我真是一口老血喷出来了。」

  说得太狠了,太爽了!

  每次我遇到决定人生的重大问题的时候,我很少问别人的意见,都尽量自己去找答案。我一直觉得,只有说服了自己,才能从别人身上求得认同感,或者是当自己经过思考实践后再去向别人请教,这样得出来的答案会更加具体一些。如果你要和一个女生约会,千万不要问她「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直接就问「你喜欢苹果还是香蕉?」

  每次我遇到决定人生的重大问题的时候,我很少问别人的意见,都尽量自己去找答案。我一直觉得,只有说服了自己,才能从别人身上求得认同感,或者是当自己经过思考实践后再去向别人请教,这样得出来的答案会更加具体一些。如果你要和一个女生约会,千万不要问她「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直接就问「你喜欢苹果还是香蕉?」

  同样的道理,千万不要问她喜欢听哪一类型的歌直接就问「你喜欢听刘若英还是范玮琪?」女生在你面前也希望能有好的表现好的发挥,所以她也紧张,她也希望能简单明了切入主题。

  反之,女生也是如此。

  至于点菜,那就更加如此了,千万不要说随便,哪怕你说我喜欢西餐还是中餐,我喜欢吃菜多过吃肉,这也都是很不错的进步了。

  泛泛而谈,最终只会毁了一场约会,成就更多的剩男剩女罢了。

  在深圳工作这些年,家里总有些亲戚的孩子会问我,我该去考研究所还是找工作?我该选择在家乡还是到深圳那边试试?我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络工作,还是听我爸妈的话去考公务员?我该选择娶A还是娶B?我明天要考教师执照了,请问我该读哪些书?我该怎么让自己有成就?我要如何一天读一本书?我想起前几年,有次看到张泉灵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视频,她说,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照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把喜欢当一回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

  当下的我一下子愣住了,继而我又从自我反省中回过神来。

  每年的毕业之际,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两句话,找到工作了吗?待遇多少?其他所谓的企业性质、公司文化、培训情况、具体工作分配、上班地点、消费情况,一概不关心。

  大概所有的老板都很讨厌三月吧,职场跳槽季,人力银行网站无一不在喊着「你值得更好的薪水」这种浮夸的口号,于是,无可避免地人员来来去去。

  春天来了,花就要开,这是自然法则,似乎没什么道理可讲,工作变动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在努力找自己的位置。

  「有的来去是有意义的,要嘛钱更多,要嘛做的事情更符合自己的意志,如果两个条件同时都符合,不去才傻;但有的来去是没有意义的,就像到此一游的旅行,只不过是一群在自己的土地上活腻了的人短暂地逃到另一个被当地人活腻了的地方去。」

  这是雷锋网编辑林藠头的一段话。

  如今这个季节里,我也开始面试一批批求职者,我渐渐明白了一点:当我还是求职者的时候,我会因为面试失败而沮丧,认为是对自己价值的否认;可是现在站到了面试官这一方,也才领悟到,找工作这种事,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法国哲学家沙特(Jean-Paul Sartre)说过,所有人的所有选择都是心甘情愿的,并不存在绝对的强迫和限制,人总是试图说明自己生活在限制中,是不自由的。

  但是,如果命运并不是我的选择,我还有什么责任?能够负担什么罪责呢?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李欣频的一段话。

  「所有五花八门的问题,其实归结起来只有一种:就是他们不相信自己能百分之百决定自己的人生,为自己做全权的决定。

  「因为自小父母与老师就帮他们把生活与人生方向定好了,一旦长大成人,发现自己可以做决定时,却开始害怕自己做的决定会有错、会受伤、会失败,所以拿着自己的问题到处去问人,病急乱投医,到处拿别人的药方来医自己的病,就像是拿着指往别人家的地图在找自己回家的路一样荒谬。」

  这篇的标题,就是从李欣频这一段话中得来的灵感。

  千万不要做意见或是现成答案的乞讨者,伸手牌做多了会变傻变笨的。

  找你喜欢看的书,找你喜欢住的房子,找你喜欢的餐厅,去你喜欢的地方旅游,找到你喜欢的风格跟磁场的朋友……试着去发现去等待更多的惊喜。

  试一试,让自己成为问题的解答者吧。

  注:体重一百二十斤和100斤:一百二十斤为七十二公斤,100斤为六十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