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让孩子在爱中自然而然培养独立性格

时间:2018-04-26    

【导语】依附与依赖不相同,健全的依附关系有助于孩子培养独立,而支持孩子想要探险与发展能力的需求,则能确实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性格的发展。 依附与依赖不相同 宝宝出生后,抱与不抱的问题经常困扰着爸妈,深怕宝宝被抱习惯了,就会整天赖着爸妈不肯自己睡

  【导语】依附与依赖不相同,健全的依附关系有助于孩子培养独立,而支持孩子想要探险与发展能力的需求,则能确实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性格的发展。

  依附与依赖不相同

  宝宝出生后,抱与不抱的问题经常困扰着爸妈,深怕宝宝被抱习惯了,就会整天赖着爸妈不肯自己睡、不肯自己玩,事实上,依附从来不会造成孩子的依赖,安全的依附反而能成就孩子的独立。

  生命是一连串的分离与依附,从卵子离开卵巢、与精子结合成受精卵依附于子宫中,待胎儿成熟、离开子宫、与母体分离;出生后,孩子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直到约月龄8个月时,孩子对世界出现更多好奇,开始爬离妈妈的怀中,再一次分离,并开始在环境中探险;1岁后,单独行走的能力逐渐建立,孩子探险的范围开始以妈妈为圆心向外扩大,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孩子每阶段的依附与分离持续发生,形成一个自然的生命历程,且每个阶段孩子的依附,都在汲取供应下一阶段继续成长与发展的养分与能量,让他能在下一个人生阶段调节得更好。

  因此,依附与依赖大不相同,所谓依附,指的是孩子因为身体与心理的需求需要被满足(只是婴幼儿还不会说话,总是靠哭泣来表达需求),是自然的生命历程;而依赖,指的是当孩子已具备能力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却仰赖父母协助完成,此状况通常是在婴幼儿时期,成人不允许孩子在环境中发展独立行为而形成的依赖。

  独立‧从支持孩子的“想做”开始

  婴幼儿时期,孩子为了身心的需求依附爸妈,并总是获得响应时,会让孩子感到安全,此时,安全感亦是有助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反之,若0~3岁时,因为需求所产生的哭泣总是得不到响应,则可能让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日后,即便行为能力已相较成熟,仍有可能出现较多的依赖行为。

  AMI国际蒙特梭利协会0~3岁、3~6岁国际认证导师罗宝鸿老师认为,所谓独立,是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不是让孩子习惯与父母分离(被拥抱是宝宝的基本依附需求,孩子不会因为被经常拥抱就无法培养行为上的独立,许多家长经常被误导)。若要让孩子慢慢的学会照顾自己,从0~3岁开始,就要尽量支持孩子任何“想做”的渴望,即便是大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如:把抽屉中的衣服全部拿出来、拖着水桶到处走或是把水从这个杯子倒到另一个杯子等,这些动作不单是宝宝现阶段“想完成”与“想尝试”的渴望,透过反复动作,还可加深宝宝大脑对整个动作过程的熟悉与刺激身体肌肉发展,同时让他在动作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进而产生自信与发展出照顾自己的能力。

  因此,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替代物品或环境,支持孩子想要探险与发展能力的需求,让他完成“想做”的欲望,可强化孩子对自身能力的认可,家长应避免怕麻烦而予以制止或剥夺孩子学习独立完成动作的机会。

  孩子的行为,有时看在家长眼中像调皮行为,实际上却能让孩子藉由“完成”来感受自我能力、体验成就感与培养自信心,对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大有助益。

  独立、自尊、自信与意志力同时发展

  罗宝鸿老师引述蒙特梭利博士的一句话:“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发展独立”,0~3岁是培养孩子日后人格样貌的关键期,在这段期间,孩子的独立、自尊、自信与意志力会同时发展,家长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支持孩子自发性的活动,并给予他重复练习的机会。

  多数的家长通常不明白宝宝简单的动作行为对人格的影响,罗宝鸿老师解释:即便看似无意义的行为如:转动好神拖,对孩子来说,他因为想玩而持续动作(转动手腕),会帮助他发展出意志力,藉由熟练动作,感觉到信心;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则会发展出自尊,然后自然的培养孩子相信可以照顾自己的能力与独立。但若是家长总以脏、麻烦处理为理由制止孩子探索,孩子没有机会感受自己的能力,日后就比较容易没自信与畏缩。

  3岁前,孩子探索的活动多半是模仿家长的行为,对玩具的兴趣不明显,所以玩的东西经常是遥控器、清洁用品或是居家常见的物品,建议家长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孩子的好奇心,不强行以玩具取代孩子对生活物品的兴趣,满足他现阶段的探索需求。

  儿童心理咨询

  www.weibe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