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不想让孩子走偏,孩子却越走越偏?

时间:2017-09-21    

最近常处理一些亲子关系冲突的问题,必须请家长来学校一趟,有时要和孩子一块儿谈。许多家长来到学校看到孩子,劈头就数落,顾不得一旁有着老师在看着,但孩子多半不理不睬,任凭家长念个不停。 有次谈话结束,来谈的母亲与孩子一同走出辅导室。母亲准备打道

  

  当老师需要处理一些亲子关系冲突的问题,必须请家长来学校一趟,必要的时候需要让孩子一起。许多家长来到学校看到孩子,劈头就数落,顾不得一旁有着老师在看着,但孩子多半不理不睬,任凭家长念个不停。

  有次谈话结束,来谈的母亲与孩子一同走出辅导室。母亲准备打道回府,孩子则要回教室上课去。母亲坚持要孩子跟我说谢谢,孩子不理她,看都不看一眼;母亲则一个箭步抓住他:

  「我说,你也跟老师说声谢谢嘛!」孩子依旧没搭理。

  「你这是什么态度?快跟老师说声谢谢,快说、快说!」母亲拉高音调,孩子继续往外走。「你很奇怪耶!说个谢谢会死吗?怎么会变成这样……气死我了!」这母亲继续对着孩子批哩啪啦地念了一大串。

  我瞬间感到很窒息。其实这个孩子与我关系颇好的,平时见了我都会打招呼,说谢谢对他来讲根本不难。只是妈妈在,他不想说,说了表示妥协了,于是不理会母亲的要求,消极对抗。然而,对我而言,是否说谢谢,根本不重要。

  其实,在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与家长互动时相当真实的一面。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一直用着无效的沟通方式在与孩子互动,然后又坚持孩子非得照着他们的意思做不可,十六、七岁的大孩子当然摆脸色给父母看啰!

  家长:「我也不想一直念,只是不想让他走偏了」

  在一次与家长的会谈中,一位母亲告诉我:「我也不想这样一直念,一直管,我只是不想让他走偏了。」

  「不想让孩子走偏了!」是许多父母常告诉我的心底话,这句话让我思考了许久。父母的本意是良善的,然而,是什么让孩子越走越偏,而父母就得越念越多、越管越紧?

  不让孩子走偏,意思应该是,父母给出孩子一个「合理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孩子要如何发展表现,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只要不算「走偏」就好。然而,就我长期的观察,许多父母避免孩子走偏的做法,事实上是要孩子走在他们期待的路上,而非一个可以有机会伸展的范围。

  那条由父母所刻画好的路线,是唯一的一条路,孩子没得选,而且窄得很,只有唯一一种走法。也就是说,孩子得活成父母所期待的样子,不容许半点差错。

  于是,父母扮演起纠察队,开始严密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稍有一点点的越界,「哔!不行!」;有点不对劲,「哔!犯规!」。孩子不能有半点自己的主张,却又动辄得咎,否则立刻被挑毛病、找缺点,被大说特说一番。

  不信任孩子,就会找到不能被信任的证据。

  所以,你得老是跟在他后面,看着他、管着他,无止境地数落着他的缺点,无时无刻地批评他哪里要改进,哪里做得不够好,没完没了。这是一种令人感到窒息沟通方式,就好像一支一又支的利箭,连番射向孩子。只要是亲子相见的场合,就没停止发射过。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许多父母不自觉地试图把孩子打造成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样貌,而这理想样貌又只有唯一一种,没有其他选择。所有偏离这种样貌的任何形象,那怕只是差了一毫厘,在父母心中就是不合格。

  我们都知道,没有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即使是双胞胎也是一样。每个人出生后就带着自己特有的天性与气质在生活。如果家长的心中对孩子成长的样貌只有一种,那么孩子得相当辛苦地去符合那种样貌,却永远难以完全做到,当然无法得到父母的肯定。

  当孩子发现自己怎么做都不对,得不到父母肯定不打紧,还不时要中箭,那么干脆放弃去迎合父母的期待,大胆地走自己的路吧!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正想拿回人生的主导权,所做所为更加偏离父母心中的标准轨道了。

  放宽标准?只是不得不的妥协罢了!

  父母见孩子怎么拉都拉不回来,只好放弃原有的标准,放宽所谓不走偏的定义,与孩子妥协,终究是给出孩子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了。

  然而,即使如此,孩子却没有安分地留在这父母「恩赐」的空间中成长,却硬要走一条与父母意愿相左的路,甚至出现种种无法被人们接受的偏差行为。

  许多父母哭诉着,难道自己为孩子做得还不够吗?

  一天到晚盯着孩子,从小为孩子安排许多优质的学习与休闲活动,也为孩子牺牲了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费了好大的劲,孩子却越走越偏。

  错把控制当引导

  其实,一开始便为孩子设定好一条所谓理想的道路,要孩子照着走,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做了再多的安排,费了再大的苦心,以为这些是在「引导」孩子成长茁壮,事实上却只是在「控制」孩子的人生。

  曾经听李中莹老师说过,引导与控制是不同的。「引导」是永远给对方更多的选择,这么做是相信他能为自己做出最好的决定;而控制,则是拿走对方的选择,不相信对方有自己做决定能力。

  当孩子只能选择父母所要求的那条路走,只能长成父母期待的样貌时,父母无论付出了什么,都是在控制,而不是引导。有许多家长请求老师协助把孩子导向「正途」,这也只是一种控制的手段。(一起看看~建立心理界限:爱不是交换,是很深的尊重)

  谁受得了乱箭攻击?

  再来,即使你放宽了标准,给出了空间,让孩子不用按照你原先设定的样貌成长,如果你与孩子互动时的沟通方式仍然没变,孩子仍然不甩你!

  这样的家长惯用的是指责性的沟通模式,开口闭口都是找缺点,数落孩子哪里没做好,对孩子射出一支又一支批判的冷箭,总令孩子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一文不值。对孩子而言,如果怎么做都无法让父母闭上他们数落的嘴,不如当作没听到,来个相应不理;接着我行我素,甚至做出那些与父母期待大相迳庭的事情,让父母既跳脚、又灰心。

  孩子终究会照着父母内心所相信的样子活

  父母永远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尽管孩子尽一切可能想逃离父母预设的道路,不想活在父母的唯一期待下;然而,孩子终究是会照着父母内心的盼望而活的。这听起来矛盾,却是有道理的。

  当孩子出现了偏差行为、惹祸上身时,就印证了父母当初认为「这孩子不能被信任」的信念。当孩子从小被父母看到的总是缺点,他也会在接下来的人生中,透过各种方式,持续地让别人看到他的缺点,获得他人的批评与贬抑。孩子无意识地复制与承接了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互动的方式。正是如此,父母内心对孩子的预言,都一一实现了!

  用支持与赞赏灌溉孩子的内心吧!

  亲爱的家长,为什么你煞费苦心要让孩子走在正轨上,孩子却越走越偏?

  因为你只为孩子留了一条路,拿走了他其他可能的选择,而生命总会为自己找到出路。你总是带着只能看到缺点的眼光在注视着孩子,用力找到孩子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找到一个就射出一支箭,有几个人能受得了这样的乱箭攻击呢?

  不想让孩子走偏,不代表就得要求孩子完全照着父母的意思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有其会长成的样貌,不是谁可以控制或左右的,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支持与肯定。在被父母用支持与赞赏做为养分灌溉下的孩子,内心世界自然是丰盛富足,也会充斥着爱与满满的信心,又怎么会走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