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时间:2018-09-04    

闺蜜的女儿今年4岁,聪明伶俐,惹人喜爱。前几日聊天,闺蜜却为女儿苦恼。 「每天晚上8点开始叫她洗澡,收玩具就要半个小时,有时候十点多还不睡觉。早上起不来,洗漱也慢吞吞,上幼儿园总是迟到。」 「没有时间观念,以后上学了怎么办?」 闺蜜有些焦虑。 她

 

  闺蜜的女儿今年4岁,聪明伶俐,惹人喜爱。前几日聊天,闺蜜却为女儿苦恼。

  「每天晚上8点开始叫她洗澡,收玩具就要半个小时,有时候十点多还不睡觉。早上起不来,洗漱也慢吞吞,上幼儿园总是迟到。」

  「没有时间观念,以后上学了怎么办?」

  闺蜜有些焦虑。

  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我的班里共有51名学生,今年大多10岁左右。其中十多个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他们的画风是这样的:

  全班坐定,老师正欲开讲,小军悠悠站起:

  小军:「老师……我想上厕所/接水。」

  老师:「下课怎么没去?」

  小军:「玩去了,没来得及。」

  除了来不及上厕所或者接水,像小军这样的孩子也常常来不及吃早饭、来不及完成作业、来不及参加活动……就算匆匆忙忙完成了任务,质量也要大打折扣。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没有时间观念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会更大。

  红遍全球的流行天后麦当娜就有一个别称——「迟到天后」。

  在英国曼切斯特开演唱会时,她迟到了50分钟才现身,刚一上台便遭所有观众狂嘘,还有歌迷提早离席,社交网络上也是一片争议,不少网友认为他不尊重粉丝,没有职业精神。

  在之前的台北小巨蛋演唱会上,麦当娜更是迟到了两个多小时,导致演唱会到晚上10点以后才正式开始。

  生活中,虽然迟到误事的后果可能不会如此严重,但也是职场和人际交往的大忌。

  没有时间观念,还可能会给人留下不负责、不靠谱的印象,错失人生中许多重要机会。

  因此,在幼年时期,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尤其重要。

  孩子真的很难感知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光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不少孩子把这些名言警句背得滚瓜烂熟,做事却依然拖拖拉拉,让好不容易修炼「成佛」的妈妈一秒破功,化身移动计时器不停催促。

  其实,不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而是时间太抽象,孩子根本体会不到。

  认知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与自身的时间知觉密切相关。

  所谓时间知觉,是人对事情发生的顺序性(时间顺序)和持续性(时间距离)的直觉反应。

  这样的直觉反应并非天生存在,而是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累积而发展,大部分孩子的时间知觉在3岁左右才开始萌芽。

  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要先给孩子时间,让他分清时间顺序,把控时间距离。

  10分钟有多久?孩子真的不知道

  5岁的阳阳和妈妈最近都有点小烦恼。

  周日是舅舅生日,阳阳要去机构补习英语,5点下课。他和妈妈约定5点半在楼下停车场碰面,可直到6点才姗姗来迟。

  妈妈一问,阳阳居然一直在和同学玩五子棋,于是立刻责备他贪玩不守时。

  阳阳有点委屈:「迟到确实不对,可我不是贪玩,我真的不知道半小时过得这么快。」

  听到孩子辩解,妈妈火气更大:「明明就是贪玩,还狡辩!」

  母子大战一触即发。

  这样的场景,也许每个妈妈都不陌生。

  公园的儿童游乐区,说好再玩十分钟的孩子,时间到了却拉着秋千死活不放手。

  约定的时间到了,孩子嘴里虽然回应着你的提醒,却一点没有放下玩具的意思。

  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可一个小时究竟有多长,10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不少孩子真的没有概念。

  有时候,孩子的拖延行为并不代表他贪玩,而是他们真的不能准确估算时间长短。

  心理学家们曾将6-14岁的儿童分组进行时长估计实验,结果表明:

  6-7岁的儿童对短时间的估计不够准确,多变且不稳定;

  8-14岁的孩子对短时间的估计比较准确,时间观念已渐趋稳定。

  而对半小时以上的长时距估算,受到情绪、任务等因素的影响,成年人都难以做到,何况是时间知觉处于发展初期的孩子。

  那么怎么办呢?怎样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呢?为本君认为,时间管理和规则意识是同一类概念,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规则意识再让孩子意识到时间的问题就非常简单了。为本教研有一个专门打造的亲子项目针对孩子各类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无规则意识、情绪控制困难等。那就是《儿童综合素质评估》(点击详细了解)

  以心理学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为主来获得信息,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行为等心理现象做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儿童综合素质评估主要由儿童智力、生长发育、心理健康、注意力评估等部分组成,评估内容包括社会能力、处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信心、身体素质、协调能力、规则意识、思维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

  通过游戏的方式,观察孩子与已、与人、与物、与环境的各项表现,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分类、鉴别与诊断孩子的综合素质。在游戏的环境里,观察孩子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秩序性,增加孩子的自信,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愤怒、焦虑、恐惧、压抑),明白规则意识,训练、提升、引导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