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对于孩子,我们不要太过于管教

时间:2018-02-05    

课题分离这个主题,我时常拿来复习。到底这件事,真的是我的事?还是我在管事? 简单来说,如果行为的后果,主要是当事人承受,不会妨碍到别人,就属于他的课题。属于他的课题,我们就不去干涉他,如此,会少了很多人际关系的困扰。 是啊!这样想,是真的少很多

  课题分离这个主题,我时常拿来复习。到底这件事,真的是我的事?还是我在管事?

  简单来说,如果行为的后果,主要是当事人承受,不会妨碍到别人,就属于他的课题。属于他的课题,我们就不去干涉他,如此,会少了很多人际关系的困扰。

  是啊!这样想,是真的少很多困扰,可是,做不做得到呢?

  尤其是我跟家庭工作,那种管到海边去,管到奈米世界去的状况,会看得比较多。讲实在话,很爱管别人的人,真的比较不快乐。

  管这个动作,通常背后会看到很多害怕与焦虑在驱动着。基本上,跟控制关系密切。

  管得多,就会管不好、管不动,管到大家压力很大,可是还是煞不住车。小到生活习惯,大到个人价值观,都是可以管的范围。这样怎么管得完?这样怎么能够回过头来,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呢?

  有些人花在管别人的时间,多于把自己管好的时间。注意力大半散失在外,比较不容易进入平静或喜悦的状态。

  在实务上,实践课题分离这个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度。像是我建议家长,青少年的房间,就由他去吧,反正不会干扰别人。家长就会说,会干扰别人啊,他这样可能会滋生蟑螂老鼠,而且要进去找东西、收东西,还会找不到…

  也不是说家长说得没道理,而是真的想管、打定主意要管,什么都很容易讲到会妨碍到别人,讲到旁观者也不好判断。这时候,脑袋还要把课题分离这个议题想清楚,就会常当机了。

  我大致上认同课题分离这个概念,所以我没有多少能力去管别人,很多事只能点到为止,我勉强能管好我自己就很了不起了。聚焦在管好自己,日子真得轻鬆很多,情绪也可以相对稳定。

  而且我说实在话,我常看到的管,基本上很多都是无效的,然后大家都弄得不高兴。所以我们很想管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一直管,我们先失去内在的平静,值得吗?因为我们不是行为的当事人,所以我们要管别人,那我们是用了什么手段,给了什么精神上的压力?我们努力地管,对方真的会改变吗,还是我们只是想减少我们的焦虑?

  其实我们在身边不难观察到,有些人的管,几乎是无意识地进行,已经成了当事人的日常习惯,但是成效不彰。持续用同样的行为,但又期待出现不同的结果,长期处在这种状态,表示要成长了,继续下去只是彼此消磨。

  不过,我认识一位天才,他说过,他之所以管别人,是因为这样就可以让别人不想管他,或者不会管那么多。是有些道理没错,先下手为强,化被动为主动。只是,这样的心理游戏或情绪角力,到底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啊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