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当前位置:首页>心理文章>其他

你看过狗狗其实不喜欢被抱的新闻,但你发现问题了吗?

时间:2016-12-17    

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这个专注于心理学的杂志的科普新闻网站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系退休教授史丹利科伦(Stanley Coren)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The Data SaysDont Hug the Dog!」(数据说:「别抱狗!」),表示有充分证据显示狗狗讨厌被拥

  在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这个专注于心理学的杂志的科普新闻网站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系退休教授史丹利科伦(Stanley Coren)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The Data Says“Don’t Hug the Dog!“」(数据说:「别抱狗!」),表示有充分证据显示狗狗讨厌被拥抱。但这是真的吗?

  首先,无庸置疑地,科伦教授是资深的心理学家,特别在跟狗有关的动物心理学上耕耘许久,著作等身。他在文章开头先讲个故事,提到他带着他的六个月大的狗(品种是新斯科舍诱鸭寻回犬,Nova Scotia Duck Tolling Retriever)到附近的大学某学院参加「狗狗舒压日」,这活动蛮有趣,是为了让期中考或期末考地狱中煎熬、压力爆表的大学生可以透过跟狗抱抱来舒压(你念书压力大时也会找学校里头的校犬玩吗?),而有一位娇小的女性把科伦教授的狗抱起来,他立刻发现狗把头转开避开眼神接触,耳朵垂下,嘴巴张开发出些微的嗷嗷声。于是科伦教授靠过去跟这位女孩说:「你真的不该抱狗,他们并不喜欢这样,会让他们有压力。」

  结果这女孩有眼不识泰山,说自己正在念发展心理学,她学到对人类来说,拥抱非常重要,而且让人愉悦。当妈妈抱小孩的时候,会让代表爱与连接的催产素(oxytocin)分泌在母子身上都升高,如果父母不常拥抱或触摸小孩,小孩之后可能会缺乏同理心,无法与他人产生情感连接。当然,科伦教授也就直说了:啊狗就不是人啊!文中提到,由于狗类是善于奔跑的动物,透过迅速移动来躲避威胁,行为学家认为,当我们拥抱狗狗时,其实是剥夺了他们的移动能力,增加它们的压力,如果真的受不了,它们甚至可能咬人。科伦教授认为这应该是常识,但他却只找到两篇研究谈类似的事,而且两篇的焦点都放在若人把脸跟狗靠得太近会被咬,而不是在于是否抱着狗。于是他决定自己做个「调查」,他在网路上找了250张人与狗狗的拥抱照片,剔除那些显然会額外造成狗压力的行为(例如把大型狗抱起来)。科伦教授「自己分析」后发现,81.6%的狗狗,在照片上看起来很不舒服,表现出如下的情形:

  •   耳朵下垂
  •   眼白露出(翻白眼)
  •   转头避免与拥抱者眼神接触
  •   舔舌头
  •   因屈从而闭起眼睛

  而只有7.6%的照片显示狗狗当下是舒服的,剩下10.8%的照片则看不太出来或属于中性。科伦教授认为他找到的照片应该大多数都是饲主要展示他们多爱狗狗,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多好,才会放上网。但是他的分析结果则完全显示是另一回事:大部分的狗狗并不爱被抱。

  然后这篇文章就结束了。

  等等,但,狗狗真的讨厌被抱吗?

  首先,这并不是完整的研究。顶多算是一篇由专业人士写的专栏文章,文章中提到的250张照片的分析数据并没有经过同侪审查,除了科伦教授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挑了哪些照片,自己选照片、自己评断、自己下结论的「研究方法」也称不上合理,总之是远远谈不上是严谨研究。任何一个念过研究方法或是知道什么叫做同侪审查的人都知道,但我就不知道为什么全台湾的媒体都在报导而且完全没提到这盲区?

  屏幕快照2016-04-30上午1.29.27

  好在,还是有媒体发现这问题,华盛顿邮报的科学部落客瑞秋菲尔曼(Rachel Feltman)就访问了科伦教授,而他诚实表示这「只是一个随兴的观察结果」,并没有经过严谨的同侪审查。

  由于同侪审查(让其他同领域的科学家检视、讨论该研究)是科学上建立研究可信度的重要基础,缺少这个步骤的研究,可信度其实没有经过检验,更何况就算文章通过同侪审查,在同领域其他研究出现之前,也很难看出这个研究真正的局限,因此要从一个单一研究得出具体结论,其实是很困难的。

  要说科伦教授的结论到底对不对,其实是办不到的,但科伦教授得到这结论的方式的确是不够科学的。因为我们不确定数据从何而来,到底采样有多随机?我们不知道每一张照片的拍摄脉络,也不知道狗狗在拍照之前的心理状态,也无法经由控制来判断狗狗在被抱之前跟被抱之后的差异。评断狗狗心理状态的研究者只有科伦一位吗?别忘了他本来就期待看见某种结果。或是我们该请多位不知道实验目的的研究者来对狗狗照片进行编码,通常这样会比较没有偏见的问题。

  菲尔曼认为有没有可能是,狗主人更喜欢将狗狗露出怪表情的照片发上网,尽管那代表着狗有压力?照片中比较糟糕的抱狗方式跟一般自然抱狗的方式接近吗?照片中抱狗的小孩跟成人比例如何?这也可能有影响。当然,还有很多很多问题可以问,也该问,如果我们要求的是科学的话。

  杜克大学狗类认知研究中心的共同主任伊凡麦克连(Evan MacLean)回复菲尔曼时则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麦克连提到,这个研究中用来评断狗狗压力的指标,大多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有些可能会引起争议。例如,研究用耳朵下垂程度判断狗狗受压力的程度,在某些狗类天生耳朵就下垂的情况中,可能造成误判;另一个例子是关于狗狗们眼白大小,这也会因为它们看的方向不同而有所差异。舔舌头也是一样,其意义因时而异。

  科伦教授说,他很开心能得到这么多人关注,因为他就是希望人们对于拥抱狗狗这件事更为谨慎,对于他的文章被媒体当成一个完整的研究来报导,他不太意外,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标题中用了「数据」(data)这个字,科伦强调,人们会因为看到科学名词,对这则信息更为重视,但这位2007年就退休的教授避重就轻地说这只是用来回答一个问题的观察或测量方式。他期待其他科学家接手研究,但他自己没打算重披战袍。

  说了这么多,下回看到可爱狗狗时该不该抱它?

  对于这个问题,麦克连对华盛顿邮报说,他还是建议避免用人类的方式拥抱狗狗,因为这其实是一个「属于灵长类才有的行为」,毕竟要对狗狗表达爱意其实有很多种方法。总之,别把狗抱得太紧。

  如果不是那种紧紧拥抱,只是搂抱或是抚抱呢?科学有答案吗?还没。或许你可以把这当作研究主题,但这次别只是随意找网络上照片评断就下结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