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心理咨询
华南心理教育服务领航品牌
专业 · 权威 · 创新

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

时间:2021-08-03    

本文从企业制度、员工性别、员工层次、员工出生年份、管理类型、工作时间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差异等。
    本文从企业制度、员工性别、员工层次、员工出生年份、管理类型、工作时间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并提出了当前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特点和干预的紧迫性。为了吸引更多企业界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和研究,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21世纪已经进入了全球竞争的时代。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繁荣,高科技企业的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这使得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实践表明,精神疾病是威胁个人生命健康、破坏企业组织效率的大敌。如果员工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下降,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下降,企业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和辞职现象。企业管理中的心理问题更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特殊行业员工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灾难,造成严重的形象损失和企业的经济责任。本文研究了大量关于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章,总结了中国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以期引起企业和研究者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1.从企业制度的角度看
 
    表1不同企业制度下员工身心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不同企业制度下员工身心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表
 
    1.1.国有企业
 
    1.从表1进一步分析,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结构。在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史上,国有企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冲击,国有企业产生了许多不适应。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国有企业员工,在观念和心理行为上存在着许多不适应。改革开放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一段时间以来,员工难以适应改革带来的新价值观,抱怨社会分配不公,缺乏安全感,产生易怒、疲劳、抑郁、怀疑、强烈挫折、悲伤和失望等负面情绪。由于政企分开、产权不清等制度约束,国有企业经营者无法把握自己和企业的命运,不敢在产品上寻求创新和差异,工作内容缺乏灵活性,导致员工被动接受和机械完成任务,降低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导致成就感低下。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中,国有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是最令人担忧的。
 
    1.2民营企业
 
    1980年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所以很多员工都是原国有企业的员工。国有企业普遍更关注企业员工的情感需求,而民营企业大多采用任务管理模式,对员工的情感需求关注不够,这使得部门员工的情感需求不能满足其应有的需求,缺乏相应的安全感。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企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就业与就业的关系。企业只需向员工支付工资,对员工的其他问题漠不关心。这种认识不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和员工身心的发展。民营企业多为家族企业,考核体系不完善。在很多情况下,它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好恶来评估的,这使得员工在工作中更加被动,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晋升的可能性很小,导致许多民营企业内部气氛紧张。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或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冲动、抱怨等。
 
    1.3外资企业
 
    根据“外企职业生活调查”结果,“独立秀职场调查”数据显示,77.3%的外企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79.4%的员工认为在外企工作压力太大,70%的外国企业希望获得晋升机会,但能够获得晋升的不到10%,超过20%的受访者根本没有晋升机会。根据“外企职业生活质量调查数据”,96.8%的外企员工看重工资;92。 6%的受访者对目前的工资水平基本满意。尽管中国本土员工在高强度、高压力和难以晋升的环境中工作,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因为工资不仅反映了雇主对人才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各种人才为薪酬所付出的“心理代价”。他们进入外企的目的是获得高薪,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是对他们所承受压力的巨大补偿。因此,外资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2。从员工性别、员工级别和员工出生年份的角度来看
 
    2.1女性的心理健康风险较大
 
    表2男女员工之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男女员工之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表
 
    从表2看,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妇女比例高于男子。进一步分析发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号召女性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社会角色不断增加,这使得以前的传统家庭角色与现在的工作角色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仅来自家庭,也来自工作场所和社会。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性别观念仍然影响着当前的就业。一些雇主对妇女的能力和价值有偏见,高估了生育、养育子女和更年期对妇女就业的负面影响,加剧了妇女在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处境。大多数女性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2企业家是心理健康的高危群体
 
    2003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3000多名中国企业经营者进行了调查,87.4%的企业经营者感到“巨大压力”!
 
    许多企业经营者出现了一系列与高工作压力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症状。相关症状的比例为“易怒(70.5%)、疲惫(62.7%)、抑郁(37.6%)、充满疑虑(33.1%)、强烈挫败感(28.6%)和悲观(16.5%)。根据《中国企业家》杂志为中国企业家开展的”工作、健康和幸福调查“的结果,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度工作“状态。高级管理人员需要为公司或部门规划战略,尤其是在做出战略决策时,他们必须面对巨大的压力和责任。而且,除了管理工作,有些还要承担一些业务工作。这种双重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具有互动影响,导致压力更深、更严重。所有这些都使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感到忙碌、疲惫、心理压力过大、负面情绪增加、经常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对工作感到厌倦、对外界不感兴趣,甚至想”退出社会“。一些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胃炎、高脂血症、神经衰弱等,在高级管理人员中发病率较高,患者比例不断上升。
 
    2.3白领心理健康问题的”恶化“。
 
    表3白领心理健康状况
 
白领心理健康状况表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白领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白领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人力资本的中流砥柱。为了不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工作,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承受很大的压力。此外,为了获得成本竞争优势,大多数企业都在节约人力资源成本,让每个员工都超负荷工作。过度的工作压力会导致员工易怒、焦虑、悲伤、工作效率降低、合作不良、旷工、频繁跳槽等反应,以及人际关系紧张,这加剧了白领心理健康问题的”恶化“。
 
    2.4普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
 
    表4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表
 
    表4指出了企业不同层次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而普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普通员工通常从事低技能类型的工作。他们长期专注于做一件事,容易疲劳;此外,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也使他们过度担忧和紧张,以及不断变化的评估标准,对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主要的心理表现是无聊、易怒、难以放松、焦虑、抑郁和抑郁;生理上,它伴有肩痛、背痛、颈痛、疲劳和胃肠道不适。绝大多数企业和员工都有沟通障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使普通员工能够通过群体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从而略微缓解普通员工不满情绪的持续发展。然而,一些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不利于组织内部正式沟通的实现。员工的团队合作大大减少,降低了员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2.5企业独生子女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2005年员工心理健康调查显示,所有年龄段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例为:80年代(31.7%)、70-74岁(25.4%)、75-79岁(29.9%)和60年代以上的22.7%。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信息的迅速扩张影响了这一代人的成长,使他们在生活方式、观念和价值追求方面与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有着显着的不同。他们崇尚自由,不喜欢被束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些人进入社会后,表现出跳槽频繁、流动性强、没有责任感、工作协调能力差、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它也在追赶中国年轻人的浪潮。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的管理生涯才刚刚开始。也许他们会在管理岗位上呆上15年或25年,而80年代出生的人工作时间很短,所以晋升不容易,这使得他们更加浮躁。
 
    3.从管理模式的角度看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从以下数据不难看出管理模式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
 
    根据美国一些研究机构的调查:员工心理抑郁每年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五倍!英国的研究表明,每年因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旷工等形式的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损失占GDP的10%。据业内估计,在中国,职业压力每年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至少超过1亿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更多的是采用任务管理模式,对员工的情感关注不够,导致部门员工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工作积极性低,工作压力大,旷工率、离职率、事故率高,人际关系紧张,随着对员工心理健康与企业利益关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人本管理模式,采用内部心理咨询的方法,外部专业机构的协助和心理培训,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自信,有效应对同事客户,快速适应新环境,克服不良习惯等。,使企业在节约招聘费用、节约培训费用、减少错误解雇、改善组织公众形象、改善组织氛围、提高员工士气、改善生产管理等方面获得巨大效益,一项研究表明,企业在EAP上投资1美元可以节省5至16美元的运营成本。
 
    4.工作时间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中国企业家》杂志为中国企业家开展的”健康与幸福调查“显示,高达90.6%的企业家处于不同程度的”过度工作“状态,每周工作65小时,其中高达9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中外管理调查:根据《管理者职业倦怠调查报告》,43.75%的管理者每天工作10~12小时,其中25.67%的管理者感到无法保持精力,非常容易疲劳,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长时间工作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生理上,身体疲乏无力,无法集中精力,伴有失眠、头痛、背痛、胃肠不适等症状;心理上,情绪疲惫,对工作失去热情,容易悲观沮丧,自我成就感降低;在行为、冷漠和怀疑、人际关系恶化、攻击他人或自残方面。
 
    结论
 
    1.中国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研究才刚刚开始。中国在2001年才有了第一个EAP计划,现在才五年。研究和实践积累不足,专业人才储备不足。EAP于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美国。到20世纪90年代末,超过90%的财富500强公司已经建立了EAP项目。
 
    2.中国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4年对中国”职业倦怠指数“的调查结果发现,70%的受访者存在”职业倦怠“。2005年对”中国员工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25.04%的受访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3.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心理压力;感到不快乐和沮丧;缺乏成就感。
 
    4.精神疾病已严重威胁到员工的正常生活,因此迫切需要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采取措施帮助员工缓解形成的心理问题,树立良好的心态,掌握必要的应对策略,可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